首页 >> 保亭柿

让农产品流通起来最后一公里问题木黄耆

骏景农业网 2022-07-21 15:03:10

让农产品流通起来“最后一公里”问题

不乐观的农产品流通

近两年,国内媒体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眼——菜贱伤农。提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发生在山东济南39岁菜农韩进身上的事情。2011年4月16日,韩进突然自杀身亡,留下了38岁的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韩进自杀原因据说非常复杂,性格内向的他近两年来接连受挫。6亩(1公顷=15亩)甘蓝、两三个月的精耕细作,却迎来了最坏的局面——8分钱50克的售价。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类似事件还有广州番禺的菜农喝农药自杀。

一方面是菜贱果贱伤农,如北京油菜被成片铲掉,福建的莴笋被销毁,山东的白菜烂在地里,海南的香蕉卖不出好价钱。另一方面,终端的菜价果价依然很高,出现菜贱菜贵或果贱果贵同时发生的奇怪现象。如北京市、上海市内的大白菜往往都卖到4元/千克,而这些白菜经农民卖出时每500克才几分钱。水果产地价格和市场价格也相差悬殊。

为什么终端菜价或果价和批发价之间悬殊如此大,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出了问题。

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指农产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总和。正常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耗费各种资源、发生成本并增加价值,从而也产生了升值与获利,这就形成了农产品价值体系(或称农产品价值链)。

现在国内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餐桌,至少要经过农户—经销商采购—批发市场—分销商—零售商等环节,每道环节都至少要加价10%-15%,不仅造成流通渠道不畅,也人为地抬高了终端产品售价,最终的结果是:菜价下跌大部分由菜农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

根据农业部连续4年跟踪调查的结果,在冬春季节、气候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山东省青州市农民大棚生产的黄瓜,运到寿光批发市场以每千克5角钱左右的价格出售,运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以每千克1.00-1.30元价格批发给中间商或集贸市场的摊主,集贸市场则以每千克2.20-2.80元左右的价格销售。据此推算,每千克黄瓜的零售价格中,生产者即农民的出售价仅占17.9%-22.7%,零售价相当于产地农民出售价的4.4-5.6倍。

农产品流通中交易主体越多,流通效率越低。所以,理论上应尽量减少交易主体,以提高流通效率,优化价值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流通环节中从市区一级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最后环节被称作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所产生的成本占总价格的五成以上,是整个流通过程中加价最高的环节。

最后一公里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是:流通商在这个环节缴纳的费用大幅度增加。据调查,流通商在批发市场至少要缴5种费用,诸如摊位费、进场费和招标费,而且缴费数额不断上涨、缴费周期越来越短。过重的费用直接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小生产、小流通

目前受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农民缺乏利益代言人,而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专业合作社却在现实操作中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这使得农民在单个面对市场、面对流通商时缺乏谈判能力,不但很难预知风险,也不可能参加得益分配。因此,国内大部分农户只能将农产品运送到附近的产地批发市场出售,或由市场收购商直接到地头收购,然后由长途运销商运到大中城市销地批发市场,再经过这些批发市场将农产品周转扩散到社区集贸市场、超市及团体消费单位。因此,长期以来,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部分农民一直被挤压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最末端,再加上信息不对称,使得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时有发生。

事实上,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两端都是分散的千家万户。因此,目前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大生产、大流通格局,对农产品营销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地方整体农产品的流通,这其中龙头企业无疑是农产品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

从全国农产品品牌企业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看,做大品牌必须靠龙头企业和政府的双向配合和互相拉动。例如山东的张裕,河南的三全、思念,内蒙古的蒙牛、伊利等企业在当地的产业圈效应,都充分体现了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所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创建更多品牌的重要途径。

岩棉保温一体板

杭州儿童摄影

上海开林造漆厂

郑州企业邮箱

注册自贸区公司

友情链接